新闻动态

金融如何助力科技发展?

  2016/1/29

深圳商报记者 王海荣

    深圳加速构建科技金融创新生态链,探索科技与金融的对接机制,改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条件。记者近日采访深圳科技金融服务中心获悉,除了政府在创新财政资金扶持方式外,银行、券商、创投机构、孵化器等也在构建多层次科技金融生态圈中发力。有创投机构表示,政府实施贴息补助的做法挠不到企业痒处,不如在税收政策上做文章。|

    两年间133家企业获23亿贷款
    据深圳科创委工作人员陈颖介绍,深圳从2013年底作出决定后,于2014年正式实施科技金融计划,初衷是将整个科技研发资金的投入方式做一个创新和改革。
    “以往政府对科研计划都是采取无偿投入方式。但财政资金是有限的,不足以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足够的帮助。因此这次科技金融计划采取了与金融结合的方式,将财政资金进行引导和放大,从而解决大部分企业融资难问题。”
    其中在与银行合作过程中,深圳财政每年安排4亿元,存入两家合作银行中,银行则在该资金基数的基础上,将委托的金额放大6到10倍后,再给中小微企业贷款。银行选择出放贷项目后,政府再通过专项资金予以贴息补助。
    据统计,2014年、2015年两年间,深圳市科创委就推送了517项入库项目,银行为其中的133家提供了约23亿元贷款,其中的70余家企业是首次获得银行贷款。政府也为这133家企业提供了贴息资助2100万元。
    与此同时,政府还与保险公司共同推出科技类保险,对已经投保高技术保险的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性新兴企业、软件企业予以保费资助。去年已经覆盖了高新技术企业产品研发责任保险、项目投资损失保险等14个险种。

    “红顶投资”应避免与民争利
    在这一轮科技金融计划中,政府在通过财政资金对企业进行股权投资的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备受关注。
“我们既要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也要避免背上‘与民争利’的骂名。”陈颖解释说,财政资金通过投资科技研发项目获得阶段性股权的方式,给更多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帮助。另一方面又不能打乱现有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政府不希望与创投机构形成竞争关系。”
    “政府资金在市场作用中,应该是弥补市场失灵的环节,因此我们选择的投资对象都是属于非常早期的发展阶段。创投可能不是很拿得准,没有打算投的项目,由政府的股权项目先行进入,对于民间投资是一种正向引导作用。”
记者注意到,在两年的实践中,政府在股权投资过程中也将以往无偿资助的方式改成了股权投资方式,可以部分收回投入资金。但政府股权退出时,投资若有增值,会让利企业,使企业获得实惠。
    “中小微企业目前最欢迎的方式是财政扶持资金按股权评估价3倍溢价作为入股价,约定好一个不低于同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的固定收益。如双方约定好三年以后退出,假设按照5%的固定收益计算,三年后只需要还回115%的资金,企业就可以将出让的股权全部收回。这种方式对于企业下一轮融资非常有帮助。”陈颖说。

    贴息不如降低行业税负
    深圳目前有各类股权投资机构数量超过3万家,注册资本差不多2万亿,为深圳构建科技金融生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研究部总经理乔旭东认为支持创投行业的发展,离不开税收政策的优化,“贴息那一点算什么?降低创投行业的整体税负才是真正的减负。”他建议扩大创投行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范围,“国家出台了推进双创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一系列的优惠税收政策,这个优惠范围能否从目前仅限于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推广到所有的小微企业?”
乔旭东认为当前中小企业的税负依然很重,如果税负能从25个点降到15个点,或者再给予更大幅度的优惠,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更有利。“特别是对早期创投项目、天使项目的优惠尺度可以更大一点。”另外为了鼓励更多专业人才投入创投行业,深圳可以在股权投资高级人才的个税改革上,开展先行先试的探索。


版权所有 © 2012 深圳市产业园区综合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