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将建国际级商务平台 2014/5/9 |
||
【深圳商报讯】(记者 洪宾)由市政府出资在高新区建设的深圳国际科技商务平台,近年来迅速聚集了30多个国家的近40个国际科技商务机构,被誉为深圳“民间大使馆”和驻深“小联合国”。但面对众多机构的入驻需求,去年以来平台遭遇严重“空间瓶颈”——办公场地不足、众多机构无法入驻。 记者昨日获悉,在本报积极推动和市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近期市发改委已正式批复,同意建设一个具备为世界各国及地区的科技商务机构提供良好服务的国际级商务平台——“深圳国际科技平台大厦”。据透露,这一国际平台大厦的项目投资约为2.62亿元,将选址高新区中区,项目的建设,将极大地缓解众多等待入驻的国际机构的办公场地“缺口”,并有力助推深圳建设国际化、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步伐。 平台促成15亿美元进出口 2004年10月,市委、市政府为进一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和国际化城市,特别批准在深圳高新区南区建起一个别具特色的平台机构——深圳国际科技商务平台。记者获悉,近6年来,总面积 1万多平方米的这一别具特色的平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快速发展成为一个配备设施齐全的集办公、会议、商务、餐饮、休闲等场所和专业化功能的国际服务大平台。 “仅今年上半年,国际平台就新迎来中小企国际联盟、哥伦比亚商会、法国法中企业协会、巴中工商总会、瑞典政府投资促进署等5家国际机构的加盟!”平台负责人、深圳高新区服务中心副主任朱志伟向记者介绍,截至目前,已先后有包括美国、英国、法国、芬兰等在内的30个国家和地区的42家境外科技商务机构入驻,被外界亲切誉为驻深“小联合国”或深圳“民间大使馆”。 依托这批境外机构的资源,国际平台成为近年来深圳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和推进对外贸易、国际科技合作的一大“助推器”。据介绍,平台近年累计帮深企出口13.27亿美元,进口2.1亿美元。此外,平台各机构还引进314个境外项目落户深圳和内地,成功协助128家企业在境外设立机构。 一批国际机构遭遇空间“瓶颈”难入驻 记者在几次采访平台时得知,因为平台办公场地有限,去年年初就已“爆满”。众多新的国际机构虽想入驻,却遭遇了不小的“空间瓶颈”。包括哥伦比亚、巴西、马来西亚、荷兰、德国、朝鲜等国的近10多家机构,虽已均表明意向希望入驻平台,但只能等待场地或到别的地方另寻办公场所。 为进一步加强平台服务和工作力度,聚集更多的国际创新资源,市政府去年8月专门制定、印发了深圳高新区《专项规划)》。这份文件明确提出:“2012年建成深圳国际科技商务平台大厦,至2015年,吸引约100家境外机构入驻,覆盖60至80个国家和地区。”但直到前不久,由于种种原因,平台大厦建设工作和规划项目在工作层面,遇到不少困难,一度陷入停滞。本报记者为此特意向市委市政府写了内参。 国际平台大厦建设提速 “我们前不久已拿到市发改部门的正式批文,国际平台大厦项目的建设,将大大加快!”朱志伟昨日在电话中对记者欣喜地说。 据悉,根据批复,国际平台大厦拟选址于高新区中区的深圳软件园地块,占地面积1157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即将加快建设的这一大厦,将包括平台各驻深机构办公场地、国际孵化器、会议室和配套用房等,项目总投资概算约为2.62亿元。建成之后的国际平台大厦,将成为一个设施齐全的国际级“商务平台”。 来源:《深圳商报》(2010年8月15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